当前位置: 首页 > 微社区e家通 > 荔湾区 > 龙津街 > 正文

龙津有条都堂街,街上一带曾有“王都堂祠”

| 【图文记者 龙津小e】【编辑 甄曦】 | 2021-09-28 12:14:53



在龙津街生活,

你有听过都堂街、都堂社区吗?

“王都堂祠”与它又有什么关系?

请听小e一一道来~




从康王中路和业广场西侧沿路进入,寻找到几块门牌,悬挂着都堂街2号、2-1号以及4号,这里曾经是一条有数百米长的街巷,名为都堂街。如今都堂街只剩下三间老房。




都堂街有段古        


说起都堂街名字的来源,则要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。根据资料显示,都堂街得名于王都堂祠。清康熙四年,辽东人王来任出任广东巡抚,总揽广东的军事、吏治、刑狱诸事。当初王来任来广东任职时,正值平南王尚可喜统治广东期间,由于刚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,社会经济尚处于恢复阶段,而尚可喜挟平南王之威,对老百姓的体恤多有不周之处,苛捐杂税多如牛毛,兵戎为害百姓之事也时有发生。王来任在广东为政三年,体恤百姓困苦,多次冒着得罪权贵和清廷的风险,上疏奏请“永行禁革”夫役、私抽、擅杀等“六大害民行为”,并要求“驰海禁”,还沿海人民营生之所,且时常微服访察,惩治贪官污吏,平反冤狱,被百姓誉为“王青天”。后来,王来任因为民请命而冒犯国家政策,终在康熙六年(1667)被罢官,次年逝世。


由于王来任深得人民爱戴,人们在今都堂街一带竖起遗爱碑,建立了祠堂,并沿用明代习惯称其官职为都堂,称祠庙为“王都堂祠”。


据都堂街老街坊介绍,以前都堂街是一条单边街,所有房子都是一面朝南,另一面则没有建房,为的是让祠堂面向旱墙,以示尊重。后来,祠碑皆被摧毁,祠堂遗址变为民居。都堂街的名字则流传下来,直至现在。


龙津街曾设都堂社区        


都堂街原与芦排里、龙翔里、带河涌边、晚景里、捷龙里、猪仔圩、兴龙里、河溪涌边街、成金里、源胜西街组成带河路。随着城市道路拓宽以及旧城改造的推进,目前都堂街已与带河路分处康王中路两侧,街内仅剩数个民居,不到10米长。


小e了解到,由于这里是居民聚集的老城区,所以当年荔湾区龙津街曾经下设都堂社区,管理这一区域的常住人口。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,都堂社区所管辖的常住人口逐年减少。2014年,荔湾区着手城市社区优化调整,对常住人口1000户以下的24个社区进行撤销合并和调整管辖范围,与邻近社区形成规模合理的新社区。当时仅剩688户的都堂社区与附近龙翔社区合并,命名为龙翔社区,都堂社区的名字从此消失。


三间房屋仍悬挂“都堂街”门牌        


根据资料显示,都堂街原为花岗岩石板路面,原来连同附近的都堂北街和都堂一至九巷共长429米。




小e使用手机导航软件已经搜索不到都堂街的位置,走访发现,从和业广场南侧小路往老街走去,可看到一侧的三间房屋悬挂着“都堂街”的门牌,分别为都堂街2号、2-1号以及4号,路面依旧为花岗岩石板路面,依稀能看到当年西关老街的风采。





不过,除了这三间民房,包括都堂北街、都堂一至九巷在内的道路已经无法在这里寻觅到踪迹。据周边街坊介绍,原来,都堂街、都堂北街以及都堂一至九巷位于目前和业广场所处的位置,在康王路建设和旧城改造中,这些以都堂命名的街巷大多被拆除,仅剩最后三间房屋。


     


信息时报社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

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(C) 粤ICP备14002173号-1 爆料电话:020-34323111 QQ:800023111 官方微博:@ 信息时报

举报及投诉电话:(020)34323133 邮箱:xxsb_gz@163.com
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